女孩妙妙快1岁了还不会说话。刚开始家人以为是她说话晚,但经常叫她的名字,她都没有反应,这让家里人意识到情况不对。家长赶紧带到医院检查,结果发现,妙妙的听力存在严重问题。令妙妙妈妈想不通的是,刚出生时宝宝的听力筛查明明通过了。
“这样的案例临床中也不算少见,一部分新生儿虽然在出生时通过了听力筛查,听力表现正常,但在随后的成长、发育过程中,有的还会出现听力损失的表现。”武汉玛丽亚儿保中心韩宁主任解释道,“在宝宝成长过程中,家长要对宝宝听力的发展进行持续观察,看宝宝成长过程中是否有一些听力的异常表现,比如对声音不敏感,或对声音反应慢等,如果发现异常要及时到院就诊。”
发现听力异常,听力筛查四步走+家长持续自查
听力异常如何去检测?实际上,宝宝在出生后都会进行听力筛查,一般分为四步:
Step1所有新生儿出生48小时后均须接受新生儿听力筛查;
Step2初筛未通过的宝宝,出生后42天进行复筛;
Step3复筛未通过的宝宝,3月龄时到专业机构进行听力诊断;
Step4有问题的宝宝,在6月龄时进行干预。
像妙妙这种出生筛查时听力正常,成长过程中却出现问题,应如何防范?首先,家长要知道不同月龄,宝宝听力正常发展的规律,对此韩主任也给出宝宝听力发育的参考:
0-3月龄:喇叭声。雷声会让宝宝惊醒;听到妈妈声音会转头看妈妈或朝妈妈笑。
3-6月龄:开始喜欢有声玩具,会寻找门铃声或对电话响有反应,能够重复“嗒嗒”声。
6-10月龄:叫名字有反应,盯着别人给他讲的物体或图画,能发出“来来”声。
15-18月龄:听懂简单指令,能发出二字词组,喜欢藏猫猫游戏。
预防听力损伤,日常生活这四件事别做错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韩主任建议家长,要注意预防听力损伤的发生,并提出几个家长需要注意的细节:
1、不要经常给宝宝掏耳朵。很多妈妈看见宝宝耳朵里有耳屎,忍不住会给宝宝掏耳朵。其实除了耳朵不适或影响听力的情况下,不建议频繁给宝宝掏耳朵。因为操作过程中,宝宝晃动或家长控制不好力道,都有可能损伤宝宝鼓膜,造成听力损伤。如果给宝宝掏耳屎,用棉签擦拭宝宝的外耳道即可。
2、宝宝不宜平躺喝奶。由于宝宝的咽鼓管长度较短而宽度较大,更加接近水平位置,当宝宝平躺喝奶时,很容易引起呛咳,奶汁可能通过咽鼓管流入中耳,引起急性炎症,如若忽视可能影响听力发育。由于特殊原因而平躺喂奶时,要注意宝宝的吞咽情况,有无呛到。平时洗脸时注意外耳廓清洁,还要注意耳朵有无特殊臭味。
3、切勿捏着鼻子擤鼻涕。用拇指和食指夹住两侧鼻孔,然后用力擤鼻涕,这是很多家长给宝宝擤鼻涕的操作。但这样的行为,其实是危险的,它很有可能会导致宝宝鼻腔内的病菌因压力升高而侵入鼓室,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宝宝听力下降。正确的擤鼻涕是先压住孩子一侧鼻翼,擤出里面的分泌物,然后在压住另外一边鼻翼,擤出鼻涕。
4、注意别盲目用药。我国每年因用药不当导致数以万计的万儿童发生听力损失。生活中家长要避免给宝宝使用链霉素等耳毒性药物,比如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这些药物的使用可能对宝宝听力造成影响,因此,千万别盲目用药。
韩主任强调,听力受损或障碍会宝宝语言能力的发育,如果在新生儿期或婴儿早期及时发现听力障碍,可及早进行干预,帮助孩子建立必要的语言刺激环境,可使语言发育不受损害。家长们在宝宝成长过程中应持续关注宝宝听力的发展,玛丽亚儿保科也会与大家一同守护宝宝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