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做儿保现已成为共识,大家也能够认同对于宝宝而言,规律的儿童保健会对孩子整体养育方向把控以及一些健康风险的回避大有好处。其实,做一次儿童保健有挺多细节需要父母们留意或者提前准备的,儿保做一次就要获得一些收获,避免形式主义。
先定好做儿保的时间
虽然有推荐的时间,例如一岁之前每两月做一次儿保,按照2/4/6/8/12月这样去安排,一岁以后每3个月安排一次。但对于早产儿、双胞胎或出生时有危险因素的宝宝来说,12月以内建议提高频率,可每月一次,然后根据医生面诊的情况再个体化的安排儿保时间。所以,儿保的时间不是唯一固定的,是需要按照宝宝的具体情况具体安排的。
当然,还要结合家庭的时间,因为毕竟来做一次儿保希望能够更多的得到有关家庭养育的指导,最好安排家人都比较空的时间一起过去。
带谁陪着宝宝一起做儿保?
如果有可能,建议全家参与,不太建议直接由老年人代劳。当然,父母们要上班,有时很难错开。但考虑到儿保时间可调整,所以尽量选择父母都有空的时候会更好一些。
这里有一些细节需要考虑,如果是社区服务中心或者公立医院的儿童保健科,通常能直接和医生沟通交流的人数有限,但如果长辈们也在外面等待,可等妈妈沟通完后立刻交流确认,还有机会再沟通,避免到家后由妈妈转述给长辈信息量可能会打折扣。
如果是选择到比较循证的私立机构做儿保的话,通常一次沟通的时间在30-60分钟,那就有充足的时间和儿保医生沟通,非常建议全家参与。
这样能够方便统一家庭的育儿观念,会增加长辈对新的育儿观念的接受度,避免妈妈们回家讲的口干舌燥,长辈们还是不认同。
带些什么材料?
做儿保和看病不同,看病不太强调连续性,可能上次是看感冒,这次是皮肤小疙瘩,下次是拉肚子,往往不需要回顾太多,病历忘带了再买一本。但是儿保不同,前面的每次儿童保健的健康档案都是需要查看回顾的,所以,儿童保健手册千万要记得带。
如果某一次忘记带,下一次也需要让医生帮忙完善和补充,确保儿童保健的记录是连续的。这个记录会一直持续,到入学都需要查看。
宝宝近期所有疾病就诊记录和相关检查单也需要带,因为儿保属于儿童健康管理,如果宝宝近期生病,那有必要做一些风险筛查。
带什么玩具?
大多数家庭可能不太会想到做儿保还要给宝宝带一些玩具,但是其实这很重要。首先陌生的就医环境会给孩子造成压力,如果有熟悉的玩具会大大化解宝宝的焦虑和害怕。
另外,玩具是评估宝宝发育的工具,既是玩具也是道具,很多时候,宝宝玩机构提供的不熟悉的玩具可能会不配合,或者不喜欢,从而表现不出响应的能力,容易被误判为“发育落后”。尤其是敏感型的孩子,对玩具的外形更加挑剔。
所以,在有可能的情况下,用宝宝熟悉的玩具来适当配合筛查型的发育评估(诊断性评估不适合)会更加真实客观,例如一些摇铃、小积木、抓握玩具、布书、小卡片都是不错的,按年龄来准备。并且,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避免交叉感染,尤其4-8个月的孩子,手口动作旺盛,孩子多的时候玩同一个玩具更容易增加交叉感染的风险。
带什么食物?
往往做一次儿保时间也不固定,有可能会和宝宝正常的就餐时间喝奶时间重叠。
如果母乳喂养就很方便,通常机构会有哺乳室,基本就搞定了;如果是人工喂养,相对麻烦些,需要提前准备温水和分次按量装好的奶粉;到6月龄以上的宝宝,可以带一些准备好的泥状辅食,再大一点月龄的通常准备一些星星饼、溶豆或者水果以备不时之需就可以,另外可以带点温水,喝点水也能够舒缓孩子就医的紧张情绪。
穿什么衣服?
有的妈妈很有经验,会穿分体的或者按钮式的连体衣,都可以,主要是方便医生体检。不太建议那种纽扣式的连体衣,基本上光解纽扣就要花费好多时间,宝宝可不愿意老是躺着安安静静等着你解扣子系扣子哈。
另外,寒冷季节的时候,建议外套也是容易穿脱的那种。总之原则有一个,美不美不重要,方便体检的时候穿脱是最重要的。还有,多带几片尿不湿哦,过来的妈妈一定懂的。更推荐撕拉式尿不湿,因为穿脱式尿不湿可能刚刚换,医生体检就要撕掉检查小屁屁,心疼一秒钟。
儿保很考验医生的速度,从头摸到脚,听诊触诊看嘴巴,行云流水一般,宝宝就很能接受啦。当然,不配合的宝宝更多,毕竟从宝宝的角度出发,躺着被陌生人摸也是压力挺大的了,理解宝宝们的小心情,所以有经验的儿保医生往往会准备非常多的哄娃道具,变戏法一样就搞定体格检查和发育评估啦。
一切安排妥当,保持合适的期待,会让大家做儿保的心情更加愉快一些哦,希望妈妈和宝宝们每一次儿保都能够被温柔以待!